芙蓉江賽龍舟競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jié)。按照傳統(tǒng),全國各地都會舉行一些儀式以示慶祝,常見的便是“吃粽子”、“賽龍舟”,但不為人知的是,端午節(jié)最初并非“良辰吉日”。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端午節(jié)的形成最早與“夏至”節(jié)氣有關,意在提醒人們?yōu)殪畈》牢磷龊脺蕚?,在千百年的演變中,逐漸才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jié),并加入了“憑吊屈原”等一系列內容。
緣起:與“夏至”節(jié)氣有對應關系 起先并非吉祥節(jié)日
說到端午節(jié),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為祭祀屈原而來。但在高巍看來,端午節(jié)的產生并不是這么簡單。他介紹,中國的很多節(jié)日與節(jié)氣之間存在對應關系,“端午”與“夏至”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們高溫到來,在陽光雨水充足、有益于農作物生長的同時,蚊蠅開始滋生,疫病流行。過去科技水平不發(fā)達,人們在認識到這一現象后,便有意識的在‘夏至’之前選擇一個時間節(jié)點,舉行一些活動來提醒大家注意防病”。
由于過去人們認為數字“五”不吉利,因而五月是“惡月”、“五日”則是“惡日”,因而五月初五被最終選定為提示大家趨利避害的時間節(jié)點,并逐漸形成不少民俗活動。民俗學者蕭放也表示,端午節(jié)在傳統(tǒng)社會也并非良辰吉日 “早在漢代,人們?yōu)榱蓑屝氨芎扇≡S多措施,‘避瘟保健’成為最早的節(jié)日主題”。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端午節(jié)的不少民俗活動的實際可操作性都很強。”高巍進一步解釋,過去人們會在小孩的額頭等位置抹上雄黃酒,北京地區(qū)會在院門懸掛鐘馗像辟邪,“那會兒家家‘蘭湯沐浴’,即在水中放入草藥洗澡,都是為迎接高溫高濕可能帶來的疾病做準備,也是給人們提供一種心理支撐。”
“古時端午節(jié)很多習俗都非常生活化。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有趣有益的民俗活動逐漸失落了。”高巍認為,這就需要政府大力倡導、逐漸恢復一些在今天仍然具有實際意義的民俗,“比如倡導人們畫扇面饋贈親友等等,才能逐漸感受到我們與端午節(jié)的密切關系,回歸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