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熒屏里孫中山,蔡鍔等人熱度不減時,依然沒人記起他:陳天華。也許是應為他的故事太過平凡,也許是因為他的生命過于短暫……當觀眾被各種演繹版的“偉人”逼得幾欲作嘔時,導演編劇們依然在用非凡的才華深摳細挖那隱秘的史實,鮮為人知的故事……縱然那些事已被蒸熟炒爛,功利者們依然不肯放下菜刀鐵勺……
大浪淘沙。歷史的大江東去,千濤萬漉留下來的固然是英雄,那隨激流潛身江底的又何嘗不是豪杰呢?當專家學者蜂擁而起如蟻附膻地留連于英雄往事時,我愿以我鈍筆薄力,書述那些鉤沉史海的舊聞,豪杰們泉下有知,當感知音起于后世……無奈的是,這只是一個有良心文人的紀念而已……
1903年,在日本目睹中國內憂外患的陳天華,在愛國心的激勵下,慨然出版了《猛回頭》一書,矛頭直指腐朽清廷,在中國長江流域引起巨大反響。兩年之后,陳天華先生為了抗議日政府取締中國留學生進行革命活動憤而蹈海。一百多年過去了,雖然中華民族躋身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卻依然需要“猛回頭”……
一百多年前的猛回頭,看的是政治;一百多年后的猛回頭,看的卻是文化。我常常講,文化有大小之分,強弱之別:強大的文化縱使無人問津,依然生機盎然;弱小的文化雖有千嬌百寵,仍然難免淪亡。太極拳即使沒有政策扶持也會代代相傳,燒餅卻因為難以盈利而幾乎斷產(chǎn)。強大文化對資源的過度占用無疑是弱小文化的滅頂之災,等太極拳國際化后的千載萬代,難道中國文化還以太極拳為擋箭牌?
2012年2月7日凌晨2點,川江號子的傳承人陳邦貴老人離世,享年96歲。和強大文化的傳承人相比,陳邦貴老人的逝去顯得微不足道,然而對于已經(jīng)瀕危的川江號子而言,這無疑是梁柱摧折的大難。2006年5月20日,川江號子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時隔六年,陳邦貴老人就離世了,相對于很多來不及搶救就泯滅的文化遺產(chǎn),川江號子要幸運的多……
然而,隨著汽船柴油船的廣泛使用,川江號子產(chǎn)生的天然條件已不復存在,扎根于與風浪搏擊土壤的川江號子會不會就此萎謝,著實令人擔憂。據(jù)說陳邦貴老人纏綿病榻的11個月里,心里記掛的一直是川江號子。與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相比,陳邦貴老人顯得微不足道,何足掛齒,季先生走的時候,舉國哀痛,蒼天降雨,陳先生走的時候卻只有號子長歌,報紙上也只是寥寥幾筆。但是在我心中,兩位老者的地位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泰山北斗,從搶救文化遺產(chǎn)的角度看,我有時甚至覺得陳邦貴老人更重要一些,因為我們不知道,全國還有多少人能唱川江號子,我們不知道未來的川江號子會不會僅僅成為一堆文獻中的一個名字而已,盡管陳老收有弟子曹光裕,我仍然要說,這是文化之殤,文化遺產(chǎn)之難!
很早之前就耳聞馮驥才先生賣畫以搶救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事跡,聞后頗為感動,這實在是文化之福,文化遺產(chǎn)之大幸!馮先生真如《神雕俠侶》中鎮(zhèn)守襄陽之郭靖,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然而名目繁多的文化遺產(chǎn)全賴民間之力未免杯水車薪,大多文化遺產(chǎn)還掙扎在存亡邊緣……今日文化遺產(chǎn)所處境況之危急,唯有警世鐘方能驚得國人猛回頭了!
我家住嵩山山麓的一個小鎮(zhèn),鎮(zhèn)上的燒餅據(jù)說宋朝之前就有了,然而時至今日,流傳上百年的燒餅卻有進入博物館之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利潤與其投入的精力不成正比:從發(fā)面,醒面,和面到拍,烙,烤,經(jīng)過十多道工序的出爐的燒餅迄今仍然只賣到一元錢,這也無怪乎大多數(shù)燒餅鋪紛紛轉行了。這里雖然舉的是物質文化事象的例子,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道理是相通的:任何一種文化事象,不管出于何種原因被集體漠視以后,等待它的就只有泯滅死亡,不管這種文化事象過去何等榮光,未來還會不會再度輝煌……當我們把文化生死的決定權交到市場經(jīng)濟的手上,數(shù)年之后,還到我們手上的,一定是一堆骸骨……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解鈴還須系鈴人,能將文化遺產(chǎn)徹底摧毀的是市場經(jīng)濟,能拯救文化遺產(chǎn)的也必然是市場經(jīng)濟。將文化遺產(chǎn)與商業(yè)市場相結合,這是瀕危文化遺產(chǎn)復興的必由之路,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德云社,比如劉老根大舞臺……
前不久,從新聞中得知,今年78歲的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感慨評書鼎盛的時代一去不返了,我這才意識到,當中國有很多瀕危文化遺產(chǎn)亟待保護之際,又有一些原本發(fā)展勢頭很好的文化遺產(chǎn)漸漸式微,在麥當勞式快餐文化滄海橫流的今天,真的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文化遺產(chǎn)能夠幸存……
燒餅,評書,川江號子……盡管我一直渴望為文化遺產(chǎn)保護略盡綿薄,無奈對其知之甚淺,助力甚微,唯有逞雕蟲之技,行慷慨之文,子規(guī)啼血,杜鵑陳淚,愿區(qū)區(qū)之作能敲響文化遺產(chǎn)保護之警世鐘,驚得十萬炎黃志士猛回頭,同心協(xié)力,共襄文化遺產(chǎn)保護之義舉,則中華幸甚,中華文化遺產(chǎn)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