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山觀音洞落成碑
金剛山和尚塔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江口鎮(zhèn)潘家崖下神奇壯美的“芙蓉洞”還未展露真容的時候,位于羊角鎮(zhèn)西金剛山丁重崖半腰的“觀音洞”,以其瑰麗輝煌的溶洞景觀、傳奇神秘的廟堂文化、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在千里烏江流域享有極高的聲譽,強力地吸引著行船走水的千百船家、八方香客和眾多的游人,熱情地趕往此地,飽覽洞天驚世奇觀,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湛杰作。
最近,我有幸?guī)е鴰讉€慕名而來的四川朋友,用大半天的時間游覽了“觀音洞”,讓他們在無限的驚羨中一飽眼福,為烏江畫廊中這個神奇壯美的景點贊嘆不已。
懸崖絕壁顯神奇
“觀音洞”位于羊角鎮(zhèn)西金剛山半腰處的絕壁下面,俯視烏江于眼前,距離山下319國道只有500多米。
此洞何以神奇,據(jù)古《涪州志》記載:“入洞歷石級下行,寬廣約數(shù)十畝,深幽極暗,入必以火。相傳洞有六、七層,今可通者唯兩層,相間入窄如門,四周皆鐘乳盤結(jié),成為佛像、花鳥、器物等。咸同間,居民籍以避亂者數(shù)千人。”
要進“觀音洞”游覽,人們必須從羊角鎮(zhèn)西郊水泥廠上山,沿后面陡峭的山道拾級而上,經(jīng)過20分鐘艱難跋涉后方可到達。
此洞洞口開在崖壁下方,呈半圓形,高有18米,寬約35米。洞口四周長滿翠綠的灌木和蓬蓬的雜草,一年四季有各色野花在樹叢雜草間競相吐香。
洞口上面是千仞絕壁,懸掛著蔓生的密如蛛網(wǎng)的常青藤蘿,長枝一直垂到洞頂,恰如一幅墨綠色的簾帳,為山洞平添不少神秘的色彩。
人們剛到洞邊,就能感覺到來自洞口的一股股涼風直撲臉面,輕撫著因爬坡而熱汗涔涔的身軀。有人笑言,這是仙風佛韻,在沐浴朝拜者。
站在洞口回首望去,洶涌澎湃的烏江就在山腳下奔流,五里長灘上一道一道的浪陣永不停歇地呼嘯著沖向前方。來來往往的船只,在峽江里輕松自如地穿梭,令人頓生無限的感慨。
美不勝收洞天景
“觀音洞”洞體宏大,上上下下分為多層,但游人能通行觀賞的只有兩層。
這兩層呈串珠式地分隔,其為五個“洞廳”。各個洞廳景致各不相同,特色十分鮮明。洞廳與洞廳相隔之處,是一道狹窄的石縫,有的地方需要側(cè)著身子才能通過。
第一洞廳里,遍生形狀各異的石筍和石鐘乳,那一根根奇形怪狀的石筍,有的似寶塔、如龍柱,有的像古樹和山峰。洞頂垂懸下來的一片片鐘乳,有的像石旗、針錐,有的似吊塔、航車,它們在燈光映照下,發(fā)出耀眼的熠熠白光。
第二洞廳中,布滿一尊尊大大小小的“羅漢”,人們稱其為“羅漢堂”。那一個個表情不一的“羅漢”,有的正襟危坐,有的在閉目養(yǎng)神,有的為舉手參禪,有的是哀愁滿面,有的是喜笑顏開……它們各種不同的動作、姿勢和神態(tài),與梁平“雙桂堂”羅漢廳里的眾羅漢無異。
第三洞廳內(nèi),全是觀音菩薩的群像,一個個“觀音”眉清目秀,容顏姣好,冰肌玉骨,端坐于蓮臺之上。在洞廳角落里,幾尊“觀音”臉上還蒙著一層石蓋頭,顯得羞羞答答,帶有幾分“忸怩”之態(tài)。洞壁上,有的“觀音”凌空矗立,狀似踩踏祥云。有的“觀音”手執(zhí)玉瓶,仿佛正在點灑仙露。也有幾個童子正在參拜“觀音”,其形其神真是惟妙惟肖。
第四洞廳叫“寶劍廳”,四處豎立的石筍、倒垂的鐘乳石,全如一柄柄巨形的利劍,令人行走其間,生出毛骨悚然之感。
第五洞廳為“龍骨廳”,高大陰森的洞壁之上,清晰的石棱間呈現(xiàn)一條10余米長的龍骨化石痕跡,多次進洞考察的專家,認定化石為上古年代的恐龍化石,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充分證明烏江流域也曾是恐龍棲息的故鄉(xiāng)。
令人動情的傳說故事
早年間,“觀音洞”洞口處修有“觀音廟”、“大佛殿”、“皇經(jīng)樓”等幾座廟宇,香火十分興旺。
有關(guān)“觀音洞”的來歷,民間流傳一個動人的故事。
那是明朝年間,長安城內(nèi)有一個家財萬貫的商賈,姓嚴名復(fù)謙。此人為人寬厚,樂善好施,人們都尊稱為“嚴公”。嚴公只有一獨生兒子,全家視若珍寶。一天,小兒子不幸染疾,治而無效,氣絕身亡。嚴公見愛子暴卒,好不傷心,頓時悲傷得死去活來。正在一家人萬分悲痛的時候,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太婆突然來到嚴公家里,只見她佝僂著身軀,蓬頭垢面,左手拖一根打狗棍,右手拿著一個討飯碗,模樣十分可憐。嚴公見后,強忍著心酸,忙吩咐家人端來熟飯好菜給她。待老太婆一陣狼吞虎咽吃飽喝足后,嚴公又拿出一錠銀子送給她,老太婆不要,她對嚴公說:“我能討得一頓飽飯吃就行了,哪還敢要銀子喲。”嚴公勸道:“一頓飯只管得半天不餓,下一頓你不知能吃好否?還是收好備用吧。”老太婆還是堅持不要。嚴公想了一會,對她說:“你老人家老年來日子過得這樣艱辛,四處飄泊流浪不是辦法,干脆就留在我家里,我們供你晚年吃喝,為你養(yǎng)老送終。”老太婆聽到此處,趕忙給嚴公作揖道謝;“你的情我領(lǐng)了,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我要救活你的兒子,讓你們一家子重新團聚。”說完叫人舀來一碗凈水,她從懷中抽出一根楊柳枝,在水中點了三下,對著嚴公兒子面龐灑去。此時,隨著水珠飛濺,閃出一道金光。剎那間,孩子的臉龐就漸漸紅潤起來,慢慢的,那緊閉的雙眼睜開了。嚴公一看兒子活了過來,對著老太婆,倒頭就拜,感謝救命之恩。老太婆臨走的時候,嚴公要送重金作謝,她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不要你金銀財寶,只拿一件你兒子穿過的衣服作個紀念就行。”嚴公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慌忙找來兒子穿過的一件紅衣服相送。老太婆要走了,嚴公問道:“請問仙姑住在何方?改日一定登門道謝。”老太婆回答,你如果入蜀到涪州,在烏江岸邊看見崖壁上掛有這件衣服,那里就是我的住處。說完,化作一股青煙,升騰去了半空。
第二年春天,嚴公帶著兒子到四川尋找仙姑的下落。他們從川北到川東,在涪州租船進了烏江,走到羊角磧時,果真看到金剛山絕壁上掛著一件紅衣服。嚴公父子倆忙下船上岸,登上山坡來到絕壁之下。只見衣服下面是一個偌大的山洞,他們點上火把走了進去,很快就在洞內(nèi)看到一座觀世音石像,那石像與救命恩人模樣一絲一毫不差,下面的石座上刻有“慈航”二字。嚴公這才明白,仙姑就是觀世音菩薩。嚴公出洞后,捐出三百兩銀子,請來能工巧匠在洞口修建了“觀音廟”、“太佛殿”、“皇經(jīng)樓”,為此洞取名為“觀音洞”,年年歲歲都要遠來燒香。
傳說寄托了人們崇尚美好、善良的向往,秀美神奇“觀音洞”,確實不愧烏江畫廊中一個靚麗的景點和武隆旅游的一張精美名片,瑰麗美境值得人們到此一游。
(本版圖片由羊角鎮(zhèn)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