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開展這項活動,風箏幾乎成了和平的使者,自由的象征,它聯(lián)結(jié)著友誼,寄寓了人類的美好理想,但因地域、習俗不同,各國的風箏迷們追求的情趣也不盡相同
危地馬拉每年10月1日放風箏,風箏如傘形,下系許多彩色飄帶和小旗,寄托人們對死者的懷念。西班牙加利納群島的居民每年播種前要放一風箏。他們把裝有幾粒糧食種子的小布袋拴在風箏上,風箏升空中,便把風箏線剪斷,求上天保佑這一年風調(diào)雨順。新西蘭毛利族人在村內(nèi)放風箏表示村民平安無事。如果風箏斷線飄走,就意味著運氣不佳,人們即使跑得再遠也要把它尋回來。朝鮮人則與此相反,風箏飄失了,他們認為自己的苦惱也會隨之飄失,因而會感到高興。有人還把自己的苦惱寫在風箏的飄帶上,當風箏飛上天時,就把繩子割斷,讓風箏飛走。
馬來西亞:傳說很美麗
馬來西亞人喜歡放風箏,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據(jù)說是為了向稻神致意。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窮莊稼漢在田里遇到一個迷路的女孩,他把女孩領(lǐng)回家,悉心撫養(yǎng),女孩越長越漂亮,他和鄉(xiāng)親們的收成也越來越好。誰知他老婆起了妒忌之心,把女孩趕出了家門,從此,村子里莊稼的收成就越來越壞了。原來,那漂亮的姑娘就是稻神。有人告訴他,必須做一個漂亮的東西,放到空中稻神之處,向她表示懺悔。這莊稼漢便做了風箏。隨著風箏的升空,人們的日子又富裕了起來。
馬來西亞風箏的長度一般在一米到二米之間,寬與長相仿。風箏的制作相當講究。首先挑選面向東方生長的竹子,據(jù)說這能保證太陽神始終附在風箏上伴隨你度過一生。
馬來西亞風箏的形狀有魚、鷹、貓、鸚鵡等,然而人們最喜歡的卻是月亮風箏。月亮風箏因形似月牙而得名,這種風箏有的像鳥、有的像魚,但都不失月牙形的特點。在正式的官方場合,馬來姑娘常常手執(zhí)精心制作、圖形優(yōu)美的月亮風箏迎接貴客。
馬來西亞政府經(jīng)常組織風箏比賽。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還把風箏作為公司的標志。
日本:浮世繪風格獨特
風箏傳入日本的時間,一般以為是在中國唐代時,通過遣唐使從中國帶往日本的。
風箏傳入日本后,原是作為同事方面?zhèn)鬟f訊息之用,直到江戶時代才在民間流傳開來。早期的風箏多為長方形和金半圓形,上面沒有任何裝飾。到了明治時代,浮世繪的畫風已形成日本風箏的獨特風格,讓風箏的藝術(shù)與欣賞價值更為提高。
韓國:風穴風箏獨樹一幟
韓國自行發(fā)展出代表性的風箏——風穴風箏,這是由米字結(jié)構(gòu)的風箏轉(zhuǎn)化而來。
一般的米字風箏是以十字交叉與對角線交叉的骨架結(jié)合在一起,加強結(jié)構(gòu)與增加受風。而韓國的風穴風箏更進一步地在平面上挖一個風穴,巧妙地運用受風與排風的位置,讓背風轉(zhuǎn)為浮力,使風箏的動作更為靈活,屬于打斗風箏的一種。
泰國:風箏也有男女之別
泰國的風箏有男、女之別,男箏稱之為鳥箏,女箏稱之為魚箏。鳥箏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魚箏形如鉆石,也稱“白寶”,放飛時要由7個女子操控。每年2月~4月是傳統(tǒng)放風箏季節(jié),常舉辦多風箏賽會。
荷蘭:曾造出世界最大
現(xiàn)在的荷蘭風箏多沒有骨架,材料多為尼龍布和塑膠紙。荷蘭曾在1984年展示一只世界上最大的風箏,無骨架,以尼龍布制成,放飛前要先充氣,并由8噸的汽車牽引才能順利升空。
英國:風箏監(jiān)視潛水艇
在英國,風箏原先是作為航空學的裝置之一。20世紀20年代,以風箏進行廣告宣傳已是常見的宣傳手法,而二次大戰(zhàn)中,英國曾用風箏載人來監(jiān)視德國潛水艇的活動。20世紀40年代,英國海軍還曾把風箏作為防衛(wèi)空中攻擊的裝置配置在驅(qū)逐艦上。
美國:特技風箏來自靶機
放風箏,在美國被視為一種老少咸宜的體育活動,所流行的風箏多為尼龍布制,不怕風吹雨淋。
1956年發(fā)明軟體風箏后,不僅放飛時只靠尼龍布或塑膠材料來支撐,更可將風箏折疊起來,攜帶相當方便?,F(xiàn)在相當流行的特技風箏,據(jù)說就是根據(jù)導彈射擊試驗的靶機設(shè)計出來的。
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18世紀,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xiàn)象,而發(fā)明了避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