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nèi)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粽子的來歷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lián)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nóng)歷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jié)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里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jīng)]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jié)后,屈原又給老人托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shù)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么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后,年年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
外國人的粽子情節(jié)
由于飲食文化的傳播,早在古代時,我國制作粽子的技術就傳到了國外,因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有吃粽子的習俗。
1、秘魯人是在圣誕節(jié)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圣誕節(jié),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親手制作的粽子。
2、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jié),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3、日本的端午節(jié)是在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4、馬來西亞人包的粽子,形狀很像我國廣東的粽子,其特點是個頭較大,除鮮肉粽、火腿粽外,還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煽?。
5、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的,風味與我國浙東的粽子相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圣誕節(jié)必不可少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