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最原始的舞蹈多是反映狩獵和模仿鳥獸的動作而來,這就慢慢產(chǎn)生了生活舞蹈。另外,當(dāng)時人們對大自然沒有科學(xué)的理解,產(chǎn)生了祈神和禱?;顒?。后來就逐漸產(chǎn)生了宗教、祭祀的巫舞。特別是在民族地區(qū),這種舞蹈的成份相當(dāng)重,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yōu)榘l(fā)在勞動之余,減輕疲勞,慶賀豐收,招男嫁女,婚喪喜慶,求神拜佛,又產(chǎn)生了一些人們喜歡的各種民族民間舞蹈和自娛性的舞蹈,從而流傳至今?,F(xiàn)將我縣民間舞蹈的流傳情況及動律特點作如下簡略介紹。
(一)壇槍舞:屬巫舞的一個舞種,農(nóng)村又叫“跳壇”。建國前,流傳在我縣各地鄉(xiāng)村。據(jù)說人們?yōu)榱嗣獬秊?zāi)禍就要許愿“跳壇”。如果你許了愿到時就不要跳,不然就會有災(zāi)難降臨。跳壇分墩墩壇和兜兜壇,一般是跳墩墩壇。跳兜兜壇又叫請“小神子”。跳時在兜兜的周圍插上很多小旗子表示千軍萬馬,反它敬奉得好一夜之間它就可使你富裕起來,如果把它得罪了,一夜之間它就可以把你搞得傾家蕩產(chǎn)。在表演時,舞者的基本動作,主要是翻天車、地車、左車、右車、盤龍車,動作性較強,以連續(xù)串翻身、絞腳步連續(xù)翻身等。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快速旋轉(zhuǎn)和翻身為基本動律。動作激情奔放,相互配合,對稱性較強,現(xiàn)已很少表演。
(二)打財神:屬有娛必舞蹈的一種。主要流傳在我縣江口區(qū)臨近彭水縣和貴州省的幾個鄉(xiāng)。它是在春節(jié)期間人們喜歡娛樂性的舞蹈。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這一帶農(nóng)民每家每戶都要請來跳此舞。以求大吉大利,財源茂盛,六畜興旺。表演者一人扮三花臉,一人扮幺妹,舞者領(lǐng)唱,鑼鼓伴奏者幫腔。見啥唱啥可即興表演,唱詞都是帶奉承吉利的話。主要以左右小晃手,左右靠腳合掌,踏步轉(zhuǎn)身相互對轉(zhuǎn)等為基本動律,它的特點在表演時要風(fēng)趣、幽默詼諧,動作靈活。
(三)蓮宵舞:建國前后流傳在我縣民間,屬自娛性的舞蹈。不用舞臺,不擇地點,街頭院壩都可打起來。一般在逢年過節(jié)和重大節(jié)日時表演。我縣蓮宵分雙打和單打。單打和其它地區(qū)流傳的動作基本相同。雙打表演者兩手各執(zhí)一根蓮宵,擊的部位和打法又有所不同,舞者執(zhí)蓮宵,擊腳尖、腰、背、大腿、腳心等身體各個部位,主要有勾腳、后翻腳、跳、躍、走、繞線八字為基本動律。
(四)腰鼓舞:是在建國后,由西南服務(wù)團一個叫李君的同志帶來我縣的。主要流傳在沿江一帶場、鎮(zhèn),在歡慶重大節(jié)日時候表演。人數(shù)不限,男女均可,主要動作有十路。其中有前進跳,后一捶,加三點等為主要動律。
(五)獅舞:獅舞是我縣民間流傳最廣、歷史最長的一個民間舞種。幾乎每個鄉(xiāng)、村都有玩獅者,有玩地獅和高臺獅之分。其中又分壽獅和孝獅。壽獅在生朝滿日、祝壽時玩。孝獅則是在辦喜事時玩,主要套路,地獅有:1、平地滾繡球;2、美女梳頭;3、大舜耕田;4、太公釣魚;5、天鵝抱蛋;6、滾九連環(huán);7、麒麟送子;8、拆字等一百多種套路。高臺舞獅有:1、黃鶯展翅;2、翻天印等。一般是一人扮大頭和尚,兩人玩獅,建國前我縣民間藝人最多可玩高臺獅上十七張桌子。
(六)龍燈舞:主要分耍龍、燒龍、孝龍、水龍。一般是玩九棟龍,也在玩十二棟的。表演以滾龍、穿花龍、上山龍、下山龍等為基本動作組合。
(七)橙香龍舞(又名橙子龍):流傳在我沿江和鄉(xiāng)村的場鎮(zhèn),屬兒自娛樂自樂性舞蹈。每年中秋節(jié)玩,動作和玩耍龍動作基本相同。
(八)花船舞:以一人扮幺妹,一人扮艄翁,幺妹在表演時坐于船中,艄翁劃船以跑園場、走碎步、上三步、退四步、走十字步為基本動律。
(九)蚌殼舞:是女扮蚌殼精,男扮漁翁。主要動作是:有碎步、十字步、左右弓步等為基本動律。
(十)堂二行路舞:屬跳陽戲的一段。表演者為一人,以走絞腳步、繞線八字,手做大箭頭、二箭頭、三元箭、四支箭等象形動作為基本動律。
(十一)打場舞:屬農(nóng)民在勞動中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動作基本上是平時勞動的重復(fù),在收草頭、園場、創(chuàng)草、翻叉等主要動律。主要流傳在平橋、鴨江一帶。
(十二)秧歌舞:秧歌舞是建國后由西南服務(wù)團傳來我縣的。它原來流傳于北方,有各種秧歌,是在重大節(jié)日時和歡送英雄,模范、參軍、結(jié)婚時表演,人數(shù)不限,男女均可。一般都化裝成北方男女青年模樣,分大秧歌和小秧歌,基本動作是進兩步,退一步或溜十字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