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空依稀下著小雨,初冬的早晨帶著絲絲涼意,朦膿之中看見一排陳舊的瓦房在細雨中顯得格外蒼老,但卻蒼勁挺拔。它們一直矗立在這里守望著烏江,看著江邊人事的變遷;一條斑駁的鹽井小路一直延伸到不見盡頭的遠方,似乎在告訴人們它們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懷著對古鎮(zhèn)的憧憬和敬畏之情,我們來到了羊角古鎮(zhèn)。
羊角鎮(zhèn)是烏江下游的一個古鎮(zhèn),已有兩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據說這里的每一條街,每一幢房屋,每一棵樹,每一墩石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和絢麗的傳說。據《武隆縣志》記載,清乾隆五十年(1785)的一個夏夜,雷電交加,暴雨如柱,頃刻間,烏江南岸的山翼崩塌滑坡,巨大的泥石流堵截烏江,形成一個大型的磧壩,貌似羊角,后來人們便把這個地方稱為羊角磧。這個磧壩堵斷了烏江,使原來水流平緩的江面變得湍急,江水咆哮,巨浪滔天,形成了著名的五里灘。
羊角五里灘是烏江上的險灘之一,險灘孕育古鎮(zhèn),古鎮(zhèn)衍生古跡。五里灘由鋤腦頭、三叉石、攔馬石、斗篷石、掐魚角、靈官灘和新灘等7個險灘組成,長約2.5公里,故名“五里灘”。五里灘江面狹窄,灘長水急,淙淙的水流,流過高高低低的河床,在彎彎曲曲的河岸的挾裹下奔騰,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尋聲而去,我們漫步到江邊,由于電站截流,五里灘大部分被上升的江水淹沒了,但是并沒有減少五里灘的風姿,五里灘上醒目的“奇異怪石”成為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讓我們不得不驚嘆風雨的力量。
怪石灘上躺著形態(tài)奇異的怪石,這些怪石都是云子山崩塌的時候滾落下來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過風雨的雕飾,形成了現在怪石嶙峋的“怪石灘”。這些石頭有的像人的腦袋,有的像馬頭,有的像怪獸,遠遠地看去,讓人心生恐懼,但卻抑止不住近距離觀望的好奇心。說五里灘“險”,可能“怪石”就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怪石灘上的石頭大多都是以它們各自的形態(tài)來命名的。像獅子石,遠看像鎮(zhèn)守五里灘的雄獅,近看像慈祥的獅媽媽翹首祈盼孩子歸來;枕頭石,形似枕頭橫臥在五里灘頭;豆瓣石,酷似豆瓣散落在江邊;還有開口石、靈牌石等怪石,一直在五里灘見證羊角古鎮(zhèn)的歷史變遷。走在五里灘上,看著這些怪石,忍不住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五里灘上除了“怪石”讓人心生敬畏以外,與之遙相呼應的就是矗立在五里灘頭的“烈女石”讓人肅然起敬。說起烈女石,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烈女”。深沉厚重的烈女石,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咸豐辛酉年(1861)八月,一伙賊人竄入羊角搶劫,在渡船上抓住了一個叫梅接弟的年輕姑娘,梅接弟不甘凌辱,便從這大石頭投江自盡。人們感念她的忠貞,就將這個大石頭叫做“烈女石”。
烈女石沒有絢麗色彩的點綴,沒有多姿怪石的襯托,更沒有挺拔奇松的映襯,但是站在這塊大石前,你會肅然起敬,你可以感受到烈女梅接弟秉性中的剛烈氣息;維護貞操時的大義凜然;面對死亡時的無畏與豁達,你仿佛能在江邊聽到她在大石頭上高喊著“士可殺,不可辱”。
在烈女石的石體上,你還能清晰地看到“人定勝天”幾個大石刻字,其寓意著五里灘雖險,但卻抵擋不住人們前進的腳步,高贊人類的力量必將戰(zhàn)勝自然困境。該石刻是民國年間川軍的一位旅長刻寫的,據《武隆縣志》記載民國十五年(1926)十二月四川陸軍第九師司長郭汝棟頒布《四川陸軍第九師司令部布告》也刻于“烈女石”上,一起被列為了烏江文化的重要內容。1983年6月24日“烈女石”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見證著歷史和時代的烈女石,注定要被人們永遠銘記。
離開江邊,剛走到古鎮(zhèn)下街,碰見幾位老者,聽說我們是來探尋羊角古鎮(zhèn)歷史時,特別熱情,與我們親切地交談起來。“以前啊,羊角可鬧熱了,這是一個大鎮(zhèn)哦,是過往的商船必經之地。五里灘太險了,都要把貨物卸下來,船由纖夫拉,才過得去哦!”68歲的葉興財老人看著現在平靜的烏江說道,“那時候滔滔江水綿延不絕,纖夫的號子聲不絕于耳哦。”
以前,羊角本是一個小小的港口,過往的船只偶爾有停靠,有了五里灘后,上下過往的船只就不能正常通航了,上游和下游的商船不得不卸貨上岸,空船上下灘頭,于是便產生了纖夫,挑夫,搬工。過往的商船太多,五里灘灘險狹小,就要排隊通行,滯留下來的人們要住宿,要飲食,要娛樂等,因此,旅館、當鋪、飯店、茶館等場所就應運而生了,于是,羊角古鎮(zhèn)呈現出了空前的繁榮。
沿著光滑的石階,我們踏進了古鎮(zhèn)的各條巷道,昔日的繁華不在,但古鎮(zhèn)留下遺跡卻給人無盡的遐想。我們探尋前輩的足跡,追溯那塵封的記憶。行走在狹窄的青石板路上,徜徉在古鎮(zhèn)里。街道一角還有明清時期的廟宇城墻殘壁,從斑駁的墻粉中,仿佛看到香客流連,商賈云集。塵封已久的掌柜棱角仍舊光亮,從腳下青石的縫隙里早已印證了昔日繁華,街道白墻黑瓦建筑一律臨河鋪蜿蜒到五里灘碼頭。以樸素的婉約,平和的姿態(tài),掩映自然風采,融入生活百態(tài),靜靜地擱置在靈山秀水之中。兩排整齊的古宅,把天空夾出細長一線,望不到盡頭。青石板的街面,被千萬雙腳板打磨得光亮,把一段邈遠的歷史融凝進去。
羊角古鎮(zhèn)的熬鹽、制鹽的歷史悠久,在古鎮(zhèn)的大樹下,在巨石旁還依稀看到一些廢棄的鹽井,可以想象昔日羊角鹽業(yè)的繁盛。踩著腳下那兩道磨得鮮亮的車道石板,石板中間也被運鹽、運貨的獨輪車壓出一條凹道,我們不禁感嘆古鎮(zhèn)的悲壯,敬畏前輩們戰(zhàn)勝自然的毅力。走在“鹽道”上,似乎還可以看到人來人往的挑夫,為了生計日復一日的走在這石板路上的身影??粗磉呹惻f的食店,我們仿佛看到了那些掌舵的老大或纖夫們沿著窄窄的的石階緩緩的走上來,在古街上溜達一圈,然后在臨江的一家酒店里坐下來,打一壺老酒,買兩碟小菜,慢悠悠的輕酌著。
曾經商業(yè)的繁榮,帶動了古鎮(zhèn)飲食文化的發(fā)展,鑄就了羊角古鎮(zhèn)的特色美食。“醋芳千里,豆干奇味,棗香怡”是對羊角特色美食的寫照。羊角老醋,已有兩百多年生產歷史,它以大米、玉米、糯米,小麥、白馬山脈優(yōu)質礦泉水為原料,輔以四十多種名貴中藥材,采用獨特的傳統(tǒng)工藝精釀而成。羊角老醋具有酸甜適度、色味鮮美濃郁。“素有調味佳品,醋療藥品,保健珍品”之美稱。羊角老醋以它獨特的風味享譽巴蜀內外。
羊角豆干,采仙女山下天然泉水,納滔滔烏江淡淡清風,匯悠悠百年傳統(tǒng)工藝,取營養(yǎng)保健研究成果,終凝聚成這一爽滑留香的傳世精品。羊角的千里香豆腐干、雙鴿豆腐干早已遠近聞名,凡是到武隆旅游或者經過羊角鎮(zhèn)的游客都要嘗一嘗這里的豆干,買一些帶給家人和朋友。羊角豆干已經成為走親訪友、過節(jié)送禮的佳品。
羊角棗子成名很早,大概從唐朝時期就盛產。隨著沿江公路貫通和武隆旅游的大發(fā)展,羊角棗子的知名度迅速攀升,深受游客青睞。2009年羊角棗子正式命名為“武隆豬腰棗”,羊角鎮(zhèn)也被市林業(yè)局授予為“重慶市棗子之鄉(xiāng)”。
豆魚,似魚非魚。將豆干、豆腐、香菜等包裹在豆油皮內形成條,再沾滿煮熟的黃豆,蘸一下拌好的豆醬。咬上一口,鮮嫩的豆腐破皮而出,清新爽滑;新鮮的香菜伴著有嚼勁的豆干,清香四溢,如果再飲上一口小酒,那真是回味無窮。除了這些,羊角的碗碗羊肉、黃糕、油茶都是流傳下來的特色小吃。
此次探尋羊角古鎮(zhèn),領略了五里險灘的驚險,感受了烈女巖石的深沉;追溯了古鎮(zhèn)的人文氣息,品嘗了古鎮(zhèn)的美食佳肴。幡然發(fā)現,羊角已是依托鹽井峽、五里灘演變成千年古鎮(zhèn),無數羊角人以“人定勝天”的勇氣、“天人合一”的悟性,造就了羊角古鎮(zhèn)一次又一次的繁榮與輝煌。古鎮(zhèn)的記憶將永遠定格,在繁華背后的那片寧靜我們不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