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層巖性
重慶市武隆縣出露地型從古生代到新生代,依次有
寒武系:此系為縣境內(nèi)出露最古老的地層,以白云巖、白云質(zhì)灰?guī)r為主,分布在白云、江口等地。出露面積145.22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5%。
奧陶系:此系主要為層次灰?guī)r、龜裂灰?guī)r、炭質(zhì)頁巖、砂質(zhì)頁巖等,出露于背斜軸部,分布在江口、黃鶯等地。出露面積429.57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14.81%。
志留系:此系主要為黃綠色、黃色、灰色頁巖,黃綠色粉砂巖及泥質(zhì)粉砂巖等,廣泛分布于縣境東部、南部一代。出露面積 299.78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10.33%。
二迭系:此系主要為巖質(zhì)頁巖、砂質(zhì)頁巖、鈣質(zhì)頁巖、石英砂巖、粉砂巖、白云質(zhì)灰?guī)r及灰?guī)r,分布境內(nèi)中部、西部。出露面積707.68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24.39%。
三迭系:此系出露較全,主要為灰?guī)r、白云質(zhì)灰?guī)r、鈣質(zhì)頁巖、泥灰?guī)r、泥質(zhì)灰?guī)r、白云巖、石英砂巖及石英粉砂巖等。主要分布在平橋、白馬、火爐、羊角、土坎、茶園和巷口一帶。出露面積938.61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32.35%。
侏羅系:此系主要為石英砂巖、暗紫色泥巖夾粉砂巖、泥質(zhì)粉砂巖、鈣質(zhì)粉砂巖。分布在鴨江、長壩、中嘴、平橋、送月、廟埡、鳳來、中村、青吉、萬峰等。出露面積380.54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13.12%。
二、地質(zhì)構(gòu)造
武隆地質(zhì)構(gòu)造雛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屬新華夏構(gòu)造體系和南北徑向構(gòu)造體系,川黔南北構(gòu)造帶。江口等少數(shù)部分地區(qū)屬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
(一)、褶皺構(gòu)造
境內(nèi)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構(gòu)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龍場背斜、甘田灣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匯背斜、車盤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層多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龍場背斜多為寒武系。向斜軸部為三迭系中上統(tǒng)地層。構(gòu)造形態(tài)多為短軸構(gòu)造,兩翼巖層傾角差異較大。
構(gòu)造線成北東向的主要有桐麻灣背斜、長壩向斜、武隆向斜,彈子山背斜、浩口向斜、江口背斜等。構(gòu)造形態(tài)為短軸構(gòu)造,軸向北東25°~40°,兩翼巖層傾角差異大,一般北西翼陡,南東翼緩,呈不對稱褶皺。背斜核部出露地層多為二迭系、三迭系;向斜軸部多為侏羅系,也有三迭系地層的。
(二)、斷裂構(gòu)造
境內(nèi)斷裂構(gòu)造發(fā)育,多與背斜伴生。其性質(zhì)為沖斷層、正斷層、逆斷層。主要斷層有芙蓉江沖斷層、土坎正斷層、三匯沖斷層、煤炭廠逆斷層、四眼坪逆斷層。
(三)、礦物
鐵礦:鐵匠溝儲量483萬噸,車盤103萬噸,礦洞坡131萬噸。
鋁土礦:土坎492萬噸,老靈溝386萬噸,白馬山356萬噸。
煤炭:儲量5666萬噸。煙煤集中分布在彈子山背斜。
石灰?guī)r礦:三道拐5128萬噸,白云8404萬噸,巷口8325萬噸。
泥巖:祠堂1400萬噸,紅坡815萬噸,西堡1938萬噸。
砂巖:紅坡1000萬噸。
硫鐵礦:羊角井田1606萬噸,表外2608萬噸,石拱壩井田4213萬噸?! ♀泿r礦:江口477.3萬噸。礦層9.03米~13.13米,屬鉀肥礦源。
大理石礦:白馬山大理石礦經(jīng)重慶大學(xué)采礦系鑒定,平均抗壓強(qiáng)度1586.45公斤/平方厘米,硬度系數(shù)7~9,質(zhì)地堅硬,耐磨性好。
此外,尚藏有滄溝的銅礦,江口的鎂礦(品位20.21),大佛巖的鋰礦,江口、桐梓的重晶石礦,鴨江含油頁巖,大佛巖、石橋耐火粘土,長壩向斜、武隆向斜的長石石英砂巖礦,白馬山方解石礦,桐梓唐云的水晶石礦,龍洞的石墨礦,分布廣泛的黃玉砂巖、硅灰石研磨材料礦等。
四、地貌
(一)、概況
武隆屬重慶市“東南部中山與臺地區(qū)”的“武隆南川中山亞區(qū)”。方斗山南部背斜中山,北至龍河南至烏江,海拔最高磨槽灣2033.3米。
東山菁背斜中山位于江口之北,為二、三迭系灰?guī)r發(fā)育而成,海拔1200~1600米,向南傾斜成南北向。
車盤洞水平構(gòu)造中山,北至烏江南至貴州省境,呈南北向,頂面系三迭系灰?guī)r組成殘丘、峰叢,主峰海拔1951米。其間巖溶洼地有河壩(1340米)、黃白淌(1720米)、黃家壩(1634.5米),山體被分割嶂谷,深約700米。
仙女山水平構(gòu)造中山,由志留系灰?guī)r,二、三迭系灰?guī)r組成的雙河向斜發(fā)育而成呈南北向展布,山脊線海拔1800~1900米,最高煤炭溝梁子1999.1米,多為二迭系灰?guī)r組成。軸部為三迭系灰?guī)r溶蝕成槽谷、洼地、殘丘,槽谷以雙河發(fā)育最為良好,海拔1200~1400米,呈條狀展布,山體東側(cè)為志留系頁巖組成,多為階梯狀。
馬鞍山巖溶中山,為二、三迭系灰?guī)r組成桐麻背斜而成,北至烏江南抵樂村,最高寺院坪海拔1622米巖溶殘丘、洼地比高20~40米。洼 地有夏家槽(1260米),興順場(1280米)。
轎子頂巖溶中山,在武隆縣城西南地區(qū),成弧形,為二、三迭系灰?guī)r組成南高北低,嶺脊成東、西向伸延,海拔1400~1600米,以車廠梁子海拔1650米為最高。
侵蝕、剝蝕中山分布在武隆與貴州交界處,呈向北凸出弧形,為志留系頁巖組成被溝谷切割成梳狀;大山中山分布在桐梓山東南,亦為志留系發(fā)育而成,主峰踏壁山海拔1684.7米,呈階梯狀。
低山,主要分布于烏江沿岸,大都屬侵蝕、肅蝕和溶蝕低山。白馬低山由侏羅系紅層組成,呈北東向展布,海拔700~900米,主峰嵐埡田995.6米,相對高度500~700米,其間被石梁河分割,山體成單面山或豬背崖,逐級向河谷傾斜。白馬至長壩階地發(fā)育,組成 小型沖擊平壩。武隆單斜低山及尖峰嶺水平構(gòu)造低山,均為侏羅系紅層及三迭系須家河組砂巖構(gòu)成,前者處于武隆構(gòu)造盆地南翼,呈東西南分布,海拔500~600米,向北傾斜;后者山體成塔狀。主峰王店1036米,溶蝕低山以老膺窩為代表,除向斜軸部有須家河組砂巖出露外,其于由二、三迭系灰?guī)r組成,海拔500~800米。
(二)、類型
深切割中山地貌:海拔大于1000米,高差大于1000米,多呈背斜山分同在桐梓、江口、車盤、興順。
深切割倒置低山地貌:海拔小于1000米高差大于500米,多呈單面山地形,分布在向斜地區(qū)。
中山山原地貌:海拔1400~1800米,原面平緩開闊,分布在木根、雙河、車盤。
巖溶槽谷地貌:呈多級分布在龍洞、火爐、接龍等地,從低到高有200米、700米、900米、1100米、1400米。
河谷地貌:呈河漫灘和一級階地地形,烏江沿岸的巷口、中嘴、土坎有少量分布。
五、山脈
烏江北岸有桐梓山、仙女山,南岸有白馬山、彈子山,四山鼎立,各具特色。
桐梓山,在縣境東北,其南天門界臨仙女山,最高峰巒寶山海拔1919.2米,山上有千香洞、二龍口,預(yù)報睛雨的黑面角,以及支系周家山的“三潮水”。面積363平方公里。
仙女山,東連桐梓山,西接小武陵山,磨槽灣海拔2033.3米,是副代表全縣最高地,有仙女玉立俯視山原,還有天生龍橋三座。面積400平方公里。
白馬山,居縣西南部,山原開闊,面積45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51米。山上自然林、人工林縱橫交錯。稀世之寶銀杉群落,銀杏、銀桂、七葉樹等生長良好;小熊貓、紅腹角雉出沒無常。專家考察有植物1000余種,飛禽走獸160種,稱此為生物基因庫。
彈子山,位于縣境西部,面積270平方公里,是武隆煤倉。主峰寺院坪海拔1662米,西麓有奇特的鴨江小三峽。